关于举办“超星杯”第七届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的通知
2025-06-16    新闻来源:教师发展中心
校内各单位:
“超星杯”第七届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以“以赛 促建、以赛促用、以赛促教改”为宗旨,面向全国高校开展混 合式教学改革的教师或教学团队,致力于挖掘、培育并展示教 师的课程建设及教学设计成果,促进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推进课程改革与创新。大赛鼓励参赛教师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 教学理念,产出导向、持续改进,提升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 、挑战度。 
大赛自2019年创办,目前已被纳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全 国普通高校教师教学竞赛分析报告》和《全国普通高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数据统计源,是衡量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生态的 重要指标之一。
一、参赛对象及项目范围 
国内高校(含高职高专)承担教学任务、开展线上线下混 合式教学改革的教师或教学团队,选定一门课程作为参赛项 目:基于优质在线开放课程,或使用在线教学资源、学习管 理平台,开展线上学习和线下面授有机结合的混合式教学课 程。 要求参赛主讲教师近5年对所参赛的课程讲授2轮以上。
以 个人或团队形式报名,团队成员可包括 1名主讲教师和不超过4名团队教 师。往届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获得特等奖、一等奖的课程,不重复参赛。 
二、大赛赛制 
大赛设本科赛道和高职赛道,分为校内初赛、全国复赛、 全国决赛三个阶段。复赛分学科专业门类评审,根据课程内 容,设置“文、理、工、医、农、术”等组别。决赛评审不分学科专业门类。 (一)初赛阶段
 1.高校联络人注册(6月25日17:00 截止)。各高校自行发 动教师参赛,参赛高校须推荐一名联络人于6月25日17:00 前完成系统注册并将加盖公章的高校联络人推荐表(见附件1) 电子扫描件上传至大赛官网。
 2.高校组织校内初赛。各高校广泛开展校内宣传,鼓励教 师参加大赛培训;发动本校教师参赛,结合校内情况,根据 大赛评审标准自行组织校内选拔。推荐课程应为校内优质的 混合式教学课程,基于线上课程及信息化教学资源,结合本 校实际开展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创新,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并具有一定的示范辐射作用。 
3.高校提交推荐复赛名单(7月20日17:00 截止)。组织校内选拔后,各高校联络人填写并提交加盖公章的参赛推荐汇 总表(见附件2)。
每校推荐课程限3门。为激励各高校积极推荐优秀教师参赛,前一届大赛进入决赛阶段的教师所在高校或协办高校、高校教学发展网络成员单位可多推荐1门参赛。 
(二)复赛阶段
 1.复赛名单公示。大赛组委会将根据各高校推荐情况,统 一公示进入复赛教师及课程信息。 
2.复赛材料提交(9月22日 17:00 截止)。各校参赛教师或 教学团队登录大赛官网,提交复赛项目作品。 参加复赛的教师根据高校联络人提交的复赛推荐教师信 息表中手机号与验证码自行登陆大赛官网,提交复赛材料, 内容包含: (1)课程教学大纲(需反映课程教学设计方案和教改效 果达成情况,包括课程名称、课程性质、课时学分、授课对 象、课程简介、课程目标、学情分析、课程内容、教学安排、 创新举措、课程评价等要素); (2)课程教学日历(附件4); (3)一次混合式教学设计方案(附件 5),并提供对应 的教学设计案例说课视频(需涵盖2~4学时教学内容的教学设 计,能体现一次完整混合式教学过程,说课时长不超过 10分 钟);
 3.专家网络评审。大赛组委会将组织专家进行网络评审, 根 据评分排序确定进入决赛的名单并公示。 (三)决赛阶段 5 入围决赛的参赛课程材料将在大赛官网进行公开展示。决 赛为现场赛,参赛教师要结合整门课程混合式教学设计思路 与实践,进行不超过12分钟的混合式教学设计汇报并完成现场 答辩(不超过8分钟)。最终将结合复赛成绩(50%)与决赛 专家评审打分(50%)确定获奖名单。
竞赛通知详见附件。
请有意愿参赛的教师于7月12前联系教师发展中心 徐文欣,联系电话3760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