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作用:学习者共同开发创造性过程的活动中心
潜在影响:中
时间跨度:持续
工作室是诸如设计和建筑等许多创造性学科的主要学习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学习涉及社会互动和协作。工作室通常是一个活动中心,以草图、模型和人工制品的形式表达不成熟的想法和概念。学习是经验性和建设性的,重点是开发富有创造性的过程。线性思维方式受到挑战,不确定性通过实践被接受。导师的作用不是教书,而是观察、评论和批评。学生通过在其他同学和导师的实践社群中实践来学习。在虚拟工作室中,这些主动和社交学习的体验延伸到了在线教育。这可以让学习者更多地接触到设计问题的一系列解决方案。它还扩大了学习者与世界各地的其他学习者和专业人士合作的机会。
数字技术通过引入新的创作、传播和商业化工具改变了创意产业,这些变化在课堂上也很明显。为了适应学生在维持生活与学习平衡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对灵活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希望毕业时能掌握一系列技能,使他们能够适应现代职场。其中包括用于创建和模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以及用于数据管理和协作项目工作的建筑信息建模(BIM)。这意味着工作室要与计算机实验室争夺空间。以前花在发展素描和制作的传统技能上的时间,现在要花在发展使用数字工具的读写能力上。
为了应对这些压力,虚拟工作室提供了对实体工作室的数字化补充。它利用社交媒体平台上的分享经验,但专注于与人工制品相关的学习活动,包括图片、模型和视频。虚拟工作室能够在线交流想法、提供导师和其他同学的快速反馈、检查学习成果的进度,以及进行协作。它提供了记录、反映和归档的工具,其目的是通过探究和对话来支持学习。虚拟工作室使学生和导师即使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也可以一起工作。它非常适合当面对面协作工作受到限制时的一系列教学方法,如远程学习。
虚拟工作室的一个主要好处是其规模。在一个更大的工作室里,比较和社会学习的机会会增加。虚拟工作室社群可以由成百上千的学生组成。对同一个学习任务有如此多不同的反应是很有效的,它允许更大范围的比较、进度检查和接触其他学生的想法。
虚拟工作室的成功取决于学习设计、数字接口以及充分利用所收集的数据。在学习过程中,虚拟工作室的目的和价值应该向学生阐明,并成为他们更广泛的教育经历的一部分。不同的学习情境和学生的发展成熟度可以改变他们对工作室学习的投入。学生们将在易用性、社交协议和界面功能方面与商业软件工具的界面设计进行比较。学习者和导师可能会受到设计不佳的工具的限制。例如,“我需要帮助”的按钮与一个标记为“反馈请求”的按钮会引发非常不同的反应。对学生活动的监控可以对环境和学习设计进行调整。
虚拟工作室可以超越传统的大学界限,提供在受限物理环境中不可能获得的机会。这些可以是设施和技术、专家和用户,也可以是实时项目。例如,工作室可以是社区主导的设计项目的中心,也可以扩展到包括与制造商和行业合作伙伴的链接。
当代工作室的边界是不断变化的。在美国玛丽华盛顿大学,“DS106数字化故事讲述”是一个开放的在线课程,它围绕一个虚拟工作室,利用数字工具,通过在线空间的实践和互动,发展讲故事的技能。该门课程已经从计算机科学的本科课程发展到面向公众开放的课程,并且在过去五年的实践中一直不需要导师的参与。
虽然工作室的概念来自于艺术和设计,但虚拟工作室可以被更广泛地应用。它是一种适用于使用积极教学方法领域的教学法,如教师培训和医学。它也适用于需要在环境中学习的领域,如现代语言和科学。虚拟工作室为一些学习者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让他们体验基于工作室的教学方法,并为其他人提供了面对面教学之外的补充。
资源:
1) DS106: a virtual studio for digital story telling that has been running and evolving since 2013: https://ds106.us .
2) Broadfoot, O. and Bennet, R.(2003). Design Studios:online? Comparing traditional face-to-face design studio education with modern internet-based Design Studios, in Apple University Consortium. http://bit.ly/2DXan3k .
3) Jowers, I., Gaved, M., Dallison, D., Elliott-Cirigottis, G.,Rochead, A. and Craig, M.(2017). A case study in online formal/informal learning: was it collaborative or cooperative learning? Design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22(1). http://oro.open.ac.uk/48128/ .
4) Kovach, J.V., Miley, M., and Ramos, M.A.(2012). Using online studio groups to improve writing competency: a pilot study in a quality improvement methods course. Decision Sciences Journal of Innovative Education, 10, 363-387. Abstract openly available at: http://bit.ly/2RvOpZ1 .
5) Lloyd, P. and Jones, D.(2013). Everyday creativity indesign process. Art, Design and Communic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12(2). 247-263. http://bit.ly/2DXaDPQ .
6) Vowles, H., Low, J., and Doron, H.R.(2012)Investigating architecture studio culture in the UK: a progress report,Journal for Education in the Built Environment, 7:2, 26-49. http://bit.ly/2BPuVZZ .